无线充电正逐渐成为日常电子设备充电的一部分,从电动牙刷到智能手环和手机,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日益增多。它不仅简化了充电过程,还为我们摆脱了充电线的束缚。“贴一贴”就能充电,什么原理?
无线充电,又名感应充电或无线能量传输,其实是一种无需在电子设备和充电平台之间连接充电线就可以为设备充电的技术。
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应用较多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即在闭合电路中,当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无线充电的实现通常需要两个线圈,一个是置于充电平台中的发射线圈,另一个是置于电子设备内的接收线圈。当一个变化的电流通过充电平台的发射线圈时,线圈内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在电子设备靠近充电平台后,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并且通过电路系统转换为直流电,为设备充电。
尽管无线充电无需插线就能补充电能,但是发射端与接收端需要满足位置和距离的要求。电磁感应的传输距离通常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并且还会受到线圈对齐方式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无线充电时,线圈越接近且对齐得越好,充电速度越快。
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在自谐振线圈的强耦合状态下,直径为25厘米的铜线圈可以实现超过2米的能量传输,传输功率达到60瓦,足以点亮一个灯泡。
有人会认为,“贴一贴”充电还是不太方便,是否可以“不贴”就能充电呢?
[远距离的无线充电]
电磁共振是无线充电应用的另一种原理,允许在较远的距离进行能量传输。电磁共振同样需要两组线圈,发射端通过振荡器和发射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由于接收端的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具有相同的谐振频率,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会产生强耦合,将磁场能量转化为电能,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无线充电正逐渐成为日常电子设备充电的一部分,从电动牙刷到智能手环和手机,无线充电的应用场景日益增多。它不仅简化了充电过程,还为我们摆脱了充电线的束缚。“贴一贴”就能充电,什么原理?
无线充电,又名感应充电或无线能量传输,其实是一种无需在电子设备和充电平台之间连接充电线就可以为设备充电的技术。
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应用较多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即在闭合电路中,当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无线充电的实现通常需要两个线圈,一个是置于充电平台中的发射线圈,另一个是置于电子设备内的接收线圈。当一个变化的电流通过充电平台的发射线圈时,线圈内会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在电子设备靠近充电平台后,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并且通过电路系统转换为直流电,为设备充电。
尽管无线充电无需插线就能补充电能,但是发射端与接收端需要满足位置和距离的要求。电磁感应的传输距离通常在几毫米到几厘米之间,并且还会受到线圈对齐方式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无线充电时,线圈越接近且对齐得越好,充电速度越快。
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在自谐振线圈的强耦合状态下,直径为25厘米的铜线圈可以实现超过2米的能量传输,传输功率达到60瓦,足以点亮一个灯泡。
有人会认为,“贴一贴”充电还是不太方便,是否可以“不贴”就能充电呢?
[远距离的无线充电]
电磁共振是无线充电应用的另一种原理,允许在较远的距离进行能量传输。电磁共振同样需要两组线圈,发射端通过振荡器和发射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由于接收端的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具有相同的谐振频率,接收线圈与发射线圈会产生强耦合,将磁场能量转化为电能,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
地 址:东莞市石碣镇科技东路194号
电 话:0769-22452492/22490287
传 真:0769-22490287
邮 箱:admin@fineelec.com
联系人:蔡小姐 13602375409 (微信)
Q Q:851769224
香港分公司:泛亚实业(香港)有限公司
地 址:香港苏杭街49号建安商业大厦7楼
电 话:852-28516020/25620801
传 真:852-28542875